美的空调资讯

上海美的空调代理商分享夏季高温天,如何预防中暑?

来源: 2023/8/5 8:49:47      点击:

时下正值盛夏的高温酷暑夹杂暴雨季节,也正是中暑和夏季传染病的高发时节,如何平稳安全度过盛夏,对于体弱的婴幼儿和老年人是个考验。每年的夏季从6月中旬到9月中旬,是疾控中心重点监控中暑和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时期,早期发现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,始终是应对突发疾病的良策。


尽管2023年没有2022年的持续高温导致重症中暑案例的短期频发,但是为了避免发生中暑,依然需要了解中暑的一些常识。中暑发生很隐匿,有时很难与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,容易导致误诊。


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,体内大量失水、失盐且积聚大量余热,从而出现的机体代谢紊乱现象,主要表现有:发热、头昏、头痛、胸闷、虚脱无力、短暂的意识丧失甚至持续昏迷、大量出汗、有时反而是汗闭,皮肤干燥,不出汗导致散热困难等。体弱多病,患有心脏、肾、肝疾病患者以及老人孩童以及高温作业人员是中暑发病的高峰人群,过度疲劳,睡眠不足,饥饿是常见的诱因。


中暑有哪几种情况?

中暑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:先兆中暑、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。


1.先兆中暑:在高温环境中活动一定时间后,出现多汗、口渴、头昏、头晕、头痛、全身疲乏、胸闷、心慌、恶心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,体温正常或略升高,一般不超过38℃。这时候就应该减少活动,到阴凉、通风处休息,并及时补充水分。待在家中的老人,往往舍不得用电,在高温环境中不知不觉就中暑了,需要及时降低室内的温度,防止中暑进展。


2.轻度中暑: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,同时兼有以下情况之一者:①面色潮红、胸闷、心率加快、皮肤灼热;②体温在38℃以上;③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,如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、四肢皮肤湿冷、多汗、脉搏细速、血压下降等。此时应该立即停止活动,转移至阴凉处,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,必要时立即就医。


3.重度中暑:包括热衰竭、热痉挛、热射病三型,如不及时处理,易引起全身衰竭而死亡,故应立即就医。①热痉挛: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后,出现强直性肌肉痉挛,常见于活动较多的年轻人。②热衰竭:常见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,湿热环境中大量出汗,丢失体液所致。主要表现为乏力、头晕、头痛、口渴、胸闷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慌、多汗、呼吸增快、脉搏细速、心律失常、皮肤湿冷、晕厥、血压下降甚至休克。③热射病:表现为高热(直肠温度≥41℃),皮肤干燥、剧烈头痛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灼热、神志不清、抽搐发作、呼吸急促、心跳快,瞳孔异常等表现,严重者出现休克、多脏器功能衰竭,甚至心脏骤停。


室内外剧烈运动导致的劳力型热射病,也常有发生,很容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,近日有一名12岁的男孩,在未开空调的室内跑步机上运动,出现昏迷抽搐高热,导致劳力型热射病,生命危在旦夕。


如何预防中暑?


在高温天气,应做到:室内要通风,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-28℃,室内外温差在8℃以内;外出最好戴个凉帽、打伞,穿浅色衣服,同时不要过度疲劳,并注意补充水分;夏季露天劳动时尽量安排在早晚,延长中午休息时间,并戴遮阳帽;随身携带降暑药以备不时之需,如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、仁丹等;对年老体弱等高发人群应重点保护,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,增加抵抗力,减少中暑诱发因素。


中暑的现场急救:急救原则为尽快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、迅速降温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。


一移∶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~25℃房间内平卧休息,帮助患者松解或脱去外衣。
二降:可用扇子、电风扇或空调帮助降温,加快蒸发、对流散热。
三饮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淡盐水。
四擦∶轻症患者可反复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,直至体温低于38℃。
五观:持续监测体温。①降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肛温,每15-30分钟测量一次,根据肛温变化调整降温措施。②观察末梢循环情况,以确定降温效果。如患者高热而四肢末端冰冷、发紫,提示病情加重;经治疗后体温下降、四肢末梢转暖、发紫减轻或消失,则提示治疗有效。无论何种降温方法,只要体温降至肛温 38℃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。

六转∶一般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,但对疑为重症中暑者,应拨打120,立即转送医院急救。


中暑的认识误区


很多人认为唯有高温下才会中暑,殊不知目前空气潮湿的多雨天气,即使人体大量出汗,热量也很难散发出去,积留在体内使体温快速上升,所以就很容易引发中暑。